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王阳明龙场史迹

王阳明龙场史迹

关键词:王阳明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修文县旅游文体广电局办公室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gzxw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2715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   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,由兵部主事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,于1508年3月到达龙场。古龙场地处偏僻, 交通不便,生活艰苦,语言不通。王阳明身处逆境,在瘴疠丛生,环境极端险恶的条件下,思想极为烦恼、悲愤。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,体悟圣人们处于极端困苦时的心态,在生死关头保持平静和乐观的精神,最后置生死荣辱得失不顾,在龙场潜心研究《易经》和“程朱理学”,终于大悟“格物致知”之旨,创立“知行合一”学说,接着建龙岗书院,在这里著书立说,聚徒讲学,讲授他的“知行合一”新理论。

     由于王阳明的讲学内容别具一格,听者众多,除贵州的弟子外,还有远从江西、湖南来龙岗书院听课的弟子。当地居民听说后,都纷纷来到龙岗山观看听讲,多时达百余人,盛况空前。王阳明讲学形式灵活多样,有时在龙岗书院内正规授课,和弟子们在山涧游览休憩时,也就地讲课。与弟子们一道同行,弟子提出问题,立即给弟子解答。有的弟子不能常住书院,回家后遇到疑难问题,写信问王阳明先生,他便回信给予解答,首开我国函授教育之先河。由于讲学方法方式灵活,教学内容鞭辟入里,深受弟子们的欢迎。王阳明一边给弟子们讲授研究事物深奥微妙的方法,以及了解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事物发展的规律,一边还教当地民族青年读书识字,学习文化、礼仪,深受当地民族的爱戴。

      在谪居龙场期间,王阳明与地方官员关系融洽,和当地民族也友好相处。他从玩易窝移居到阳明洞时,附近的民族朋友帮助整修石洞,伐木割草修建了龙岗书院、何陋轩、君子亭 、宾阳堂等建筑 。时任贵州宣慰使的安贵荣(彝族,奢香夫人后裔)对王阳明非常崇敬,知道王阳明在龙场生活条件艰苦,便派人送肉、米、金、帛、鞍马到阳明洞,以帮助王阳明解决衣食住行的需要,又派人给王阳明挑水、砍柴,可谓周到之至。但是王阳明除留下油、盐、米外,其余的都婉言辞谢了。安贵荣担心水西驿传为朝廷腹心,对自己不利,准备减去水西九驿,王阳明致书给他剖析弊端,使安贵荣省悟,放弃了减驿的计划。水东苗族酋长阿贾、阿扎聚众造反,进逼贵阳,安贵荣不出兵阻挡,王阳明再次致书安贵荣,陈述利害,劝其出兵,平息了一场大乱。一次,贵州都御史王质派遣差人到龙场,差人仗势欺人,凌辱王阳明,与他友好相处的当地民族朋友看见后很气愤,将差人打跑。王质大怒,按察副使毛科从中调解,要王阳明去给王质道歉谢罪,王阳明义正词严地答复说:“夷人与差人争斗,与他无关,所以无罪可谢”。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气节。毛科在贵阳整修“文明书院”,请王阳明前往讲学,王阳明因为有病就很客气地推辞了。后来贵州提学副使席书到阳明洞往返四次,问王阳明先生与朱熹、陆九渊学问的差别和共同之处,王阳明不予正面回答,只是把自己在龙场悟出的“知行合一”新学说详细阐述给他听。席书听后非常赞同他的观点, 并感慨地说:“圣人的学问又从今天看见了。”于是又请王阳明到文明书院去讲学。王阳明于1509年11月接受了席书的邀请,到文明书院主讲他的“知行合一”新学说。王阳明还受宣慰使安贵荣之请,为水西彝族人民修复的象祠作《象祠记》,为按察副使毛科写《远俗亭记》,为监察御史王济写《文章轨范序》,为总兵施怀柔写《气候图序》。王阳明还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,乐于助人,为阳朔知县杨尚文写墓志铭,到远离龙场12公里的蜈蚣坡去掩埋客死他乡的吏目及子、仆三人,并作《瘗旅文》凭吊。他与贵州许多政界人士都有交往和书信往来,除上述几位外,还有太守黄澍、少参王文济、侍御刘寓生、佥宪陆文顺和胡少参、徐都宪、张宪长、徐掌教、刘美之等,都亲近他、崇敬他,并与他有诗唱和。他很尊重龙场人民,龙场人民也因他的人品风范而十分崇敬他。

      王阳明在龙场时间仅两年余,又身处逆境,困难诸多,但仍潜心研究《易经》和“程朱理学”,悟“格物致知”之旨,创“知行合一”学说;建龙岗书院,聚徒讲学,受聘贵阳文明书院授课。生活中,自己还要种地、浇园、砍柴、担水、做饭,并照顾生病的随从三人。他把劳动中的苦乐作诗赋文,生活虽然困苦,但其精神状态却很乐观。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,他就写了《居夷诗》130首, 著有《五经臆说》46卷,共有记、序、文、信等各类文章28篇。其中被选入《古文观止》的名篇有《瘗旅文》 、 《象祠记》,这些诗、文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都很高,是研究阳明学说和贵州历史的可贵资料。

      王阳明研读讲学之余还不辞辛劳,游览附近的山水风光。先后涉足谷堡天生桥、洒坪蜈蚣桥,还到六广河观赏峡谷风光。所到之处,或著文,或吟诗赞美当地的山山水水、民风民情。这些诗文反映了劳动生产,展现了士民友情,记录了民风民情,传递了人生哲理、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。这些诗文对了解当时黔中农业生产,黔中生态环境,黔中民俗风情,以及王阳明的教育思想、学术思想都是重要的史料,从中能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王阳明其人其事。

      “龙场悟道”是王阳明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,“知行合一”的创立是我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,龙岗书院的创办是贵州教育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。因此,王阳明在龙场的经历,是研究王阳明哲学思想、教育思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和内容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其他本地文化信息
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